社区
所有话题

我所验证过的心理学效应 | 有奖征集

27个故事 #科普

关注
App查看  |   
  • 星标故事(20)
  • 全部(27)
  • 好看(2)

1、征集时间:2021年11月8日——12月31日


2、内容要求:叙述一下有哪个心理学效应在你了解之后被你所“验证”了?这带给过你怎样的启示呢?


3、奖励规则:优质故事奖励10鲸币,精华故事奖励30鲸币,同时投稿音频或短视频并被采用,额外奖励100-300鲸币。详细说明请点击此处查看

  • 萌洋洋同学 萌洋洋同学 已发布25个故事
    验证的心理学效应:飞轮效应

    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到——
    很多背单词的英语软件热衷于“21天打卡计划”,我们也都知道,21天可以帮助一位人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你了解其背后的逻辑原理吗?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思想才会随之改变。也就是说,你要“哄着”大脑,让它意识到改变可行,一旦形成了新的记忆路径,行为就会变成轻而易举的习惯。

    这正是所谓的“飞轮效应”。

    简单的科普一下,飞轮效应就是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当飞轮转起来的时候就可以实现自发高速转动。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这件事的表所吓倒,迟迟的不肯动手处理,但是一旦我们触手解决它的时候,会发现这件事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复杂,慢慢的会迎刃而解,而且颇有成就感。

    记得大学一年级,去看了安徽省高校辩论联赛,真的很羡慕台上的学长学姐,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回应对手犀利的问题、快速整合手中材料高密度的输出。
    那一刻,真的被他们缜密的逻辑所折服。
    当时,我有好一段时间,纠结我应该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询问过辩论社团的学长学姐,也看过辩论达人的介绍......
    给我一致的答案就是:多看书。

    看书类似滚雪球,辩论是知识储备不断积累,直至不爆发的过程,只有雪球滚得足够大,才能够更从容的应对敌手的攻击,辩论并没有多少技法,拼的就是学识与心态。

    面对图书馆A区整整一柜子的辩论文献,那一刻我三番五次的大退场鼓,很多次放弃辩论这个兴趣爱好。
    在楠楠学长的陪伴下,给自己订立flag,坚持每两周梳理一本书,从那以后,只要一有时间,我们两都会泡在图书馆,眼看着,书架上的书一本本的少......

    还是那句话,万事开头难。
    只要目标明确,不管对面如此可怕,着手做就行,兴趣从来不是与生具备的,都是做着做着培养出来的。
    比如,如今的自己。
    从毫无兴起的辩论小白,到今天辩论爱好者,喜欢当时自己,正是当初自己的坚持,才有这一份对生活的热爱鸭!
      互动 1
      点赞 6
      分享

      心向阳工作室 看完这个,突然间有了一个新的感受。这个飞轮效应,特别是老师以前讲过的一件事。如果你想变得富有,那么你就要按照富人的思维逻辑以及告诉你的脑子,你就是富人。你才能越来越有钱。 回ta 点赞 2

      回应ta,写下感受

    • 放~飞 放~飞 已发布354个故事
      🎁情感账户

      我和对桌同事的关系,我们搭档已经有6年之久了,从最初的格格不入、经常发生意见分歧,到现在的别的同事眼中的“狼狈为奸”、互相维护,就源于我们之间的情感账户储存的金币越来越多。

      💰我给他存储的重要几次:
      他父亲肺结核住院时,是我联系的大学同学成为了他父亲的主治医师;

      每次专业度要求高的工作,我会主动承担,交给他的是一些相对简单、跑腿、得利的活;

      部门团建上我会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我们共同管理维护本部门员工的内部团结;

      💰他对我的存储:
      几次重要事件的提醒:我被小人踩了;

      亲人去世,单位人情来往他帮忙操心;

      在我们的情感账户里,储存的越来越多,我们的合作越来越默契,我们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
        互动 2
        点赞 4
        分享

        心向阳工作室 看来不只是亲密关系要处。同事之间也应该被存储,学到了 回ta 点赞 1

        楼主 : 回复 心向阳工作室: 人情世事、礼尚往来,都在于此

        远亲不如近邻,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回ta 点赞 0

        回应ta,写下感受

      • 天天好好学习 天天好好学习 已发布1832个故事
        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羊群效应”的发生。

        每开一家网红奶茶店,我就会发现有一大班人在门口排队。

        就算早上10点才开始营业,很多人7,8点就已经在那里排队了。

        然后,我看到有人在排队,就会有那种“从众”心理;先排队再说吧!

        结果,排了1个多小时;轮到我进店品尝时,才发现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好喝,或者味道那么好。

        所以,这“羊群效应”及“从众心理”还真害人不浅!

          互动 2
          点赞 4
          分享

          楼主 是的呀! 回ta 点赞 1

          心向阳工作室 绝了 ,这个不是每天都在发生么 回ta 点赞 1

          回应ta,写下感受

        • 天天好好学习 天天好好学习 已发布1832个故事
          验证过的效应:禁果效应

          在你成长的经历中,应该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被爸爸妈妈教导:某某事情绝对不可以做,但是从来不告诉你为什么。

          然后,你就因为自己的好奇心比较重;就趁他们不注意时,做了他们一直叮嘱了一定不可以做的事。

          我5岁时就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

          当时是幼儿园假期,我跟爸爸妈妈去了台湾度假;爸爸有事出去了。

          然后我就趁妈妈不注意时,把小朋友玩的珠子放进自己的两个鼻孔里;因为一直听妈妈说:不可以把小珠子放进自己的鼻孔里,但是从来不告诉我为什么。

          结果我那么一干,就哇的大哭起来;因为鼻子被堵住了,呼吸不了了。

          今天,才知道我5岁的时候干的事,原来是“禁果效应”。

          意思是:你越是不被告诉为什么不能够去做一件事,或者后果是什么;你就越会铤而走险去做它(那件事),因为你好奇到底做了,会发生什么。
          互动 0
          点赞 3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天天好好学习 天天好好学习 已发布1832个故事
          验证过的效应:“破窗效应”

          其实,这个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随处可见的。

          这个效应的大概意思就是:有了一扇窗户,有个洞;你却不去修补它,结果那个洞就会越来越大。

          间接意思就是:如果发现了问题,你却不去重视它;这个问题最后就会愈演愈烈,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美国三藩市最近就验证了这样的一个效果。

          由于疫情严峻,很多人都丢了工作,金饭碗不保了。所以,政府就出台了一项新的政策;只要在超市里偷价值不多于$1,000美金的东西,就不构成偷窃罪。

          结果,重头戏来了。就有第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到Walmart超市里去偷;保安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把架子上的东西一扫而空,什么都不能做。后来这个人把视频流传出去了,然后就有更多的其他人也那么干。

          现在人们背着背包到超市里去,把东西直接装进去;然后保安也不能用手铐把他铐上,警察也不能抓这些人。

          所以,现在在美国三藩市的超市里每天都可以看到10个以上的人偷东西,都成了家常便饭;一发不可收拾了。

          由美国三藩市的例子看见:当人们被处于一个不良环境时,如果不及时制止;人们就都会仿效,越演越烈。

          所以,当发现自己身上有小毛病,或者问题时;就要着手去处理,不然后面就可能会问题越变越大,到时候你想去“亡羊补牢”,你也可能来不及了。

          互动 2
          点赞 3
          分享

          楼主 嗯嗯呢! 回ta 点赞 1

          心向阳工作室 尤其是扔垃圾,如果有一个人看到这个地方有垃圾,后续的人就一定会往这上面扔垃圾。因为觉得大家都扔了,我也扔了。
          还有就是闯红灯,如果一个人成了剩下的人都会闯过去的,大家都闯了我也闯入,不闯就像觉得自己像个傻瓜。

          多么可怕
          回ta 点赞 1

          回应ta,写下感受

        • 萌洋洋同学 萌洋洋同学 已发布25个故事
          验证的心理学效应:蘑菇定律

          蘑菇定律,真如字面里的“蘑菇”,长年生长在阴暗潮湿的某个角落里,和它共生的都是干枯的树枝和腐烂的的树叶,甚至人类或动物的生活废弃物。
          但是,当它成长起来,摆上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制作成可口美味的食物时,这个时候,人们就承认了它的价值。
          所以说,蘑菇定律,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

          刚刚大学毕业实习的自己,就是一颗小蘑菇,比较幸福的是,正好赶上家乡的新冠疫情再就业政策,幸运地成为一名“电力侠”小蘑菇。
          刚步入社会职场的自己,每天早上必定是第一个到公司楼下的小蘑菇,早上6点58,习惯性的按下正厅的灯,灯光一亮,我摇身一变,成了“清洁小蘑菇”。
          在公司,整个部门的同事基本上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员工,甚至很多长辈还不能熟练地使用电脑软件,自然“文员”的工作日程顺理成章的成为我的分内工作。
          实习这段时间里,每天做完领导同事安排的杂事,还要赶各种文案,部门走访学习新闻通讯稿、领导会议精神发言稿、会议总结报告等。

          其实,我挺珍惜这段经历,虽然每天很充实、很疲倦,加班成了家常便饭,但是学习到不少社会经验,特别是人际交往这块。

          曾记得达尔文说过:
          “想要改变自己的环境,就先适应当下的环境。”

          人的任何阶段都没有捷径可循,成长路上所遇到的任何事情也都不要急于求成,我们所看到的那些站在塔尖上的人,其实都是熬过无数个黑夜熬出来的,都将在职业发展的初期经历过蘑菇萌发的阶段。
          他们之所以最终能成功,关键是在萌发的过程中懂得脚踏实地,懂得认真对待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懂得磨平自己的棱角来迎合组织的需要:
          “多做事,少抱怨。”
          这也是我在实习期间,听长辈教诲最多一句话,对于我们这种初入职场的菜鸟常常会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又或者时常发出“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感叹,甚至更离谱的是有些员工,受点委屈就要裸辞,还美其名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对于我们这些刚刚步入社会大熔炉的小蘑菇们,
          不管自己现在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是高山悬崖,或者是深海鸿沟......
          我们都需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一点点积累社会经验,使自己茁壮成长,只有适应当下的环境,才能更好从中汲取养分,跳出所在的圈子。

          小蘑菇们,一起加油!
            互动 0
            点赞 3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湘遇成欢 湘遇成欢 已发布112个故事
            我所验证过的心理学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塞浦路斯国王,叫皮格马利翁,同时他也是一名雕刻家,他不喜欢凡间的女子,于是他按照自己心中设想的形象再加上自己的神奇记忆雕刻了一座象牙塔的少女像,他把全部满腔的热情、爱意和精力投入到少女身上,后来,这个雕像竟然活了,于是他和少女结婚,成就了自己理想的爱情。

            这就是我们心理学十大效应之一——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你充满自信地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

            而我从心理学小白成为壹心理的心探教练和认证作家,就非常符合这个规律。

            我期待的生活是一种自由自在的,又可以不断学习和成长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心理咨询可以给我,所以,命运安排我遇到了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并考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这一段经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我与心理学的故事——自卑与超越》)

            其实,在还没有考到二级心理咨询证书的时候,我就在努力地了解这个行业,还记得18年的5月份,在杭州有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的年会,在年会期间,我还需要参加二级考试的答辩,但我当时就是特别兴奋,报名参加了年会,然后抽空去答辩了。我当时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通过,但是在成绩没有出来之前,我一直在了解各种相关的信息。

            通过18年的年会,我认识了很多全国各地的心理行业的老师,到现在,与有些老师还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当他们看到我最近的成长,还会发来信息祝贺。

            后来,经过朋友的推荐,我了解到中科院心理所的儿童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的课程不错,虽然当时是冲着博士学位去的,但后来了解到要拿到博士学位很难,慢慢也就接纳了,开始安心学这些课程,而这些课程在我后来的实践中,真的非常有用。

            而更重要的是,我认识了很多同学,这些同学也都是在全国各地做着不同的心理工作,有的是心理老师,有的是专职的心理咨询师,有的专注于培训,有的专注于把心理学和教育相结合。而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我们可以借鉴彼此的很多实践模式,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

            由于我一直希望自己是自由的状态,所以,我选择的各种实践大部分都是在线上进行的,我有和杭州的萧山日报合作过,是他们的微课堂讲师,也给他们录过科普的音频;后来,在线上成为了两个心理平台的入驻咨询师;疫情期间,参加了我们班长组织的“华心”新冠疫情心理援助活动,也就是在这个期间,通过巴林特小组的成长,一些危机干预的学习还有当时的90天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在个人成长和专业方面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不过,参加壹心理的壹心人计划是我进步最快的阶段,第一次了解到壹心理有这个壹心人计划的时候,我就充满这期待,因为我很喜欢写作,而壹心人计划的内容主要就是创作:包括答题、写作、写故事等等。从壹心人计划1到壹心人计划6,我每一期都有参加。

            第一次参加的时候,真的是特别激动,特别喜欢,当时,并没有想会获得怎样的名次,只知道在写文章和写回答的时候,内心特别幸福和满足。

            充满热情地参加完第一期,意外获得了第十名,当时真的很开心,更开心的是我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心理写作和答疑,壹心人计划1结束的时候,我的引力值就差不多达到了5000,之后,顺利通过了壹心理的伦理考核与培训,最终成为了壹心理的首批心探教练。我发现,原来文字的力量这么强大,可以疗愈自己和他人。

            壹心人2作为教练带队,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自己也尽力了,收获了不少经验和朋友;壹心人3给我的感觉是特别有新意,不仅能促进我们对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还发现电影和词条都是心理写作的好方向。壹心人4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怎样能破2000引力值,差不多每天完成了100引力值,最终实现了破2000的目标,成就感就随之而来了;而壹心人5完成了全勤任务,也获得了心理圈点赞前十和“一鸣惊人”的奖励;最近的一期壹心人6,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所以,每一次都有不错的成绩,当然,成绩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输出了很多内容,并且这些内容得到了大家的很多反馈,这就让我非常有动力继续坚持写作和答疑。

            在平台写作不久之后,我获得了壹心理的“认证作家”勋章,也算是在某种程度上圆了我从小的作家梦想。

            写到这里,真的非常感恩壹心人计划,感恩壹心理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让我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写作和心理学结合到一起,把这些曾经帮助过我自己的知识也用来帮助别人。

            最后,我还是想回到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个效应真的带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联想到积极信念的重要性,当我们拥有了积极的信念和态度,当我们拥有充满自信的状态,当我们相信好事一定会发生,并始终坚守这种积极的期待,真的很重要。

            但仅仅是有积极的信念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去积累和行动。我写作的很多灵感和内容都是来自自己学习的各种课程、壹心理读书会的内容以及自己在实践中的感悟和反思……

            是的,积极的信念会带来积极的行为,而积极的行为常常会带来积极的结果。我也相信,我们自己期待自己成为什么样子,我们就会一直朝着那个期待的方向不断努力,最终,就真的能成为那个期待的自己;而如果我们一直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做不到,那么,就真的会一直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还要学习很多,就像我的一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前辈说的,学心理学的前十年,我们最重要的是进行自我成长。

            所以,用积极的心态,继续好好学习,不断成长,与大家共勉。
              互动 2
              点赞 2
              分享

              楼主 : 回复 胡巴+_+: 我也一样,会有偶尔迷失的时候,但想起自己写作的初心,慢慢又会恢复状态,谢谢小胡巴💗一起享受写作的过程~ 回ta 点赞 0

              胡巴+_+ 我最近有点迷失……看到湘遇成欢姐姐的描述,我才明白过来,我太注重结果,所以忘了输出文章的过程也是原来就能让我享受的 回ta 点赞 0

              回应ta,写下感受

            • 天天好好学习 天天好好学习 已发布1832个故事
              去年在12月份的21天读书营,提到了赶走墨菲定律。

              其中它提到的很有趣的现象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就有很大的几率会出错”,意思是: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有一次我在健身房的普拉提床上做侧面平板支撑动作,不知道怎么搞的,一开始就有点混乱,做不出来。

              在旁的女教练一直鼓励我,说:“你可以的”;结果我脑袋就僵住了,一直告诉自己肯定做不出来;结果一到那动作的关键时刻,还真的做不出来。

              教练就认为那天一定要我把那动作做出来,会有恶性循环,所以就让我那天先放弃。

              昨天参加完教堂里的年会,提早45分钟去新金桥国际找晚饭吃;结果,那是卡在6点的吃饭点上,我们想要去的每家餐馆都要等,最后只能勉强在伊秀寿司那里吃。

              这对验证了在我们身边,确实有“墨菲定律”的出现。
                互动 0
                点赞 2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青听你说 青听你说 已发布137个故事
                我是一名爱网购的人,原因有三:没时间逛街,不爱逛街,懒得逛街。
                因此,除了衣物,生命必备品及贵重物品以外,稀碎的生活物资基本网购。
                因此,我经常被"从众",这也不难理解,谁家网购不看好评呢!
                最近买了一款仿皮质品的手套,稀烂贱,款式还可以,经过东北零下好几十度的天气一实践,就知道暖不暖和。
                实践结果是灰常不暖和,今天闲来无事,再去追个评论。
                网购十有八九会不如意,毕竟东西你看不到,只能看到好评。
                因此,从众心理导致的购买失败是可以理解的。
                生活就是你挖个坑我来了,我挖个坑你也来了!
                  互动 2
                  点赞 2
                  分享

                  楼主 次次都上当,当当不一样 回ta 点赞 0

                  心向阳工作室 对对没错,就感觉这么多人买,自己一定不会上当。并且那么多人呢 ,大家一起上当。啊哈哈啊
                  回ta 点赞 0

                  回应ta,写下感受

                • 刘权熳 刘权熳 已发布34个故事
                  在我过去的学习中,我发现我们的记忆并不是那么牢固。二当我们再度去回忆曾经发生的事情、遇到过的人、阅读过的内容,我们很容易记忆模糊。这时候,我们就出现了心理学中的遗忘现象。通过对遗忘的了解,我发现遗忘会产生系列位置效应。

                  一、当我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我之前学习的知识点会受到干扰,这就是遗忘的“新近效应”。

                  以前我考试突击的时候,会发现我最后一天背下的知识点会特别清晰,而越往前面推,之前的学过的内容就会受到干扰。我在经历几次这样的情况以后,发现,我们人的确会存在一种由于记忆序列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记忆质量的差异,当时我很困惑。

                  后来,学习了一些关于心理学的知识以后,发现,这是一种记忆遗忘的“近因效应”。根据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遗忘是因为自然的谁退造成,或者因为干扰造成。时间会导致记忆的逐渐淡化,而新进入记忆系统的信息,和已经进入记忆系统的信息会相互干扰,这样也会导致遗忘,因为新信息的出现,会使得我们曾经的记忆强度减弱。这种干扰经常出现在我们学习生活中。

                  我对心理学上的“近因效应”非常好奇,于是,我让我的朋友记忆一段文字内容,第二天在询问其记忆效果之前,又让朋友再记忆了一段新的内容,我发现,朋友再回忆、再认这两天识记的内容之时,新记忆的这段文字会比前一天记忆的内容更加准确。而询问前一天记忆的材料之时,会出现被新内容干扰的现象。

                  二、心理学上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新近效应。

                  根据过往心理学科学实验证明,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会产生影响。我们需要在现实的学习中,重视由于记忆材料位置不同发生干扰的情况,这样才能避免出现记忆再认的困难。

                  为了更好的了解心理学上的“近因效应”,我查找了关于记忆的一些心理学知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其研究记忆成果的著作《记忆》中提到,我们的遗忘是有一种规律的,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

                  而我们的记忆会受到不同形式的干扰,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我们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产生作用。而倒摄抑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产生的干扰作用。而我在学习识记中,产生的新学习的知识对之前学习的知识产生干扰,新学习的知识,会比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记忆的更加精确完整就是由于倒摄抑制有关。

                  三、如果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保证自己识记内容不被“近因效应”所影响。我们就要培养和掌握适合自己的正确的记忆方式。

                  遗忘是必然出现的现象,加上我们会由于各种压力情绪影响,我们就会变得焦虑,反而影响了对知识信息的自我摄入。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理论,我们的记忆需要被保持。为了让我们识记内容清晰明确,我们可以间隔不同的时间对之前的材料进行复习。

                  在记忆学习中,我们可以对过去的材料进行一些线索整理,建立体系化的架构,这样哪怕我们掌握了新的知识,我们过去的知识也不会被影响。
                  希望我们都能够有效避免学习中的“近因效应”。

                  感谢阅读,我是心探教练熊猫君刘女士。
                  欢迎找我提问解答、评估分析、交流倾诉。
                    互动 0
                    点赞 1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心向阳工作室 心向阳工作室 已发布305个故事
                    吸引力法则

                    在学习《秘密》这本书以后,我先是觉得惊奇,后来觉得怎么可能这么神奇,那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实际践行。

                    很日常,第一次就是找车站。我们同学3个人去万达,其中一个姐姐经常去,他知道下面一定没有停车位,就不想在鞋面停,但是我们太懒,一步也不想挪,于是我就说。

                    放心吧,最近我在练习吸引力法则,我帮你吸引车位,他们都说真的假的,我说放心吧!

                    于是我们就进了地下停车场,也就15米,刚进去的第三个车,就准备离开了,我们就直接进去了。当时他们都觉得好神奇。

                    其实这一点没有很神奇,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巧合。没错,很多时候都很多看似是吸引力法则的显现,都是因为巧合。

                    最后我自己得出了结论,当你在运用吸引力法则的时候,当成功的时候,你会特别喜悦和感恩。在你使用的时候,你的内心很平静,因为你知道会发生,所以你的内心很安全。

                    一句名言:我们如果不是生活在爱里,那就一定是在恐惧里。

                    所以我认为这才是吸引力法则的魅力,他可以让你心安,让你时刻处在平静的位置,这就是活在当下。即使你没有吸引到,你也不会在起心动念。
                      互动 0
                      点赞 1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放~飞 放~飞 已发布354个故事
                      🌹为了培养女儿的讲规则、整洁性,我做了正面的引导教育,发现效果不是太好,于是就开始了“破窗效应”的试验。

                      下班后,看到她把校服、鞋子、袜子脱得乱七八糟,还都放在了沙发上,脑补一下狼藉场面,同时也体验一下轻微强迫症的宝妈是的感受。

                      下班到家,我哼着小曲,也随手把衣服脱在了沙发上。

                      之前和崽子爸提前沟通好的,爸爸这时出场了:“哟,这沙发成了农贸市场了。”

                      “不是我,我来时,沙发上就有很多衣服了。”我和爸爸一唱一和的。

                      “是我。”崽子出场,慢慢的开始收拾她的衣服了,我也配合的收拾起来,沙发秒变整齐干净。

                      我给崽子上课了:“知道吗,刚才咱们娘俩做了一个世界上非常伟大的试验。”吧啦吧啦讲了500余字。😄
                        互动 2
                        点赞 1
                        分享

                        楼主 : 回复 心向阳工作室: 必须哒😃

                        女儿还是很整洁的,就是有时还是个熊孩子,自己意识到,立马会去收拾。

                        所以,家长们,放手吧,孩子已长大😎
                        回ta 点赞 0

                        心向阳工作室 哎呦,感觉这个方法很好啊!可以是言传身教了。后来有养生这个习惯了吗? 回ta 点赞 0

                        回应ta,写下感受

                      • 萌洋洋同学 萌洋洋同学 已发布25个故事
                        验证的心理学效应:破窗效应

                        什么是“破窗效应”?
                        心理学对其解释为:不良的环境,如果不能够及时改善,别人就会仿效,甚至愈演愈烈。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房屋其中一扇“窗户”玻璃破了,没有人去维护,那么“窗户”上的洞越来越大,甚至隔壁的窗户也会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应征了小时候长辈口中常说的俗语:
                        “小洞不补,大洞一尺五。”

                        这个心理学效应告诉我们: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避开“破窗效应”,学会了及时止损,止损有时候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我联想起前阵子辩论网络俱乐部群聊一起讨论的一个问题:在职场中我因为自己的疏忽犯了个错,我会怎么做?
                        当时我们也咨询了身边很多朋友,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如果这个错误没有造成公司太大损失,而且可以通过后续的路径来弥补这个损失,况且在领导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一定会选择逃避责任。

                        于是,我当时又继续追问他们。
                        如果你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公司管理上一个“漏洞”,或者发现某个部门的报表数据有点小误会,你会主动提出来,并且花费自己的休闲时间弥补吗?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在如今的职场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本身就不是因为自己工作疏忽造成的错误,这种做法不仅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还给自己增添了不可控风险。

                        但是,我们会发现,那些在职场上脱颖而出的人,往往是“敢于担责”的人,是心细的人。“破窗效应”告诉我们面对环境的破窗,主动承担责任,及时弥补损失,你的所作所为终究会得以回报的。工作中能够考虑到方方面面,并且及时改正错误的人,才能够超越身边的同事。
                          互动 0
                          点赞 1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天天好好学习 天天好好学习 已发布1832个故事
                          我们越想忘记坏的,悲伤的事情,就越忘不了。

                          譬如:晚上躺在床上告诉自己不要失眠,就越发数绵羊,越是睡不着。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白熊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么一个实验:让参与者尝试不要想像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很快在脑海中浮出一只白熊的形象。

                            互动 2
                            点赞 1
                            分享

                            楼主 : 回复 心向阳工作室: 就像你晚上越告诉自己不要失眠,就越是睡不着。是同样一个道理。 回ta 点赞 1

                            心向阳工作室 白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我们越想要通过压抑和逃避来忘掉一个念头,反而更深刻,越想分心,反而更加牢固。 回ta 点赞 1

                            回应ta,写下感受

                          • Page B Page B 已发布125个故事
                            心理账户这个概念被提出,我就知道自己是那个人。

                            比如以前我经常丢手机,一年丢两个起步。加上其他电子产品,即使现在我很多年没有丢手机了,我在电子产品方面的心理账户一直是年收入10%以上,完全没发觉自己其实在这一块累计消费比例过高了。但是买衣服超过三百我就得犹豫半个月…

                            比如画画约稿,时长和创作成本高,200-800幅,大家会觉得太贵;做咨询,均价300大家会觉得很奢侈。但是唱k喝酒五小时、一周的咖啡奶茶、理发烫发,200-700都可以接受,并不会觉得为了娱乐花这么多钱很贵。
                              互动 2
                              点赞 1
                              分享

                              心向阳工作室 你是学习设计的吗?很好奇画画约稿呢? 回ta 点赞 0

                              心向阳工作室 第1次听到心理账户这个概念,还专门去查了查,学习到了,也理解了自己。啊哈哈 回ta 点赞 0

                              回应ta,写下感受

                            • 怡名 怡名 已发布235个故事
                              有一次,我被领导莫名其妙的发火批评,平时领导对我很好,我也就忍下来,没有反驳他,可心里非常郁闷。
                              我回到家,看孩子跑来跑去,不写作业,不分青红皂白,数落了一顿孩子,孩子委屈地躲到自己屋子,砰地一声,把门关上。

                              我听到关门声,猛的想起,曾看过的那个著名心理学效应:踢猫效应,不是妥妥的自己演示了一遍吗?

                              “这种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
                              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我居然明明知道,还陷入其中,当时就对自己说:实在是不应该啊。

                              后来我想,其实,也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当自己没有好好觉察自己情绪的那一刻起,就会陷于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因为我没有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平时孩子也淘气,回到家并不立刻写作业,可我压抑的坏情绪,不小心就发泄到孩子身上,而孩子只会重重地关门表达自己的不满。

                              后来,我问领导为什么对我发火,却原来是大领导误解了他。他很生气,我就成了他的出气筒。

                              可见,踢猫效应在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

                              我们自己可以做的是感觉自己情绪不好时,多想几个原因,而不是让自己也被情绪控制,做些自己高兴的事情,不迁怒别人。
                              孔子早就讲:“不迁怒,不贰过”,这是很难得的修养。
                              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目标。
                                互动 0
                                点赞 0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神秘菇 神秘菇 已发布344个故事
                                鸟笼效应在被我了解之后验证了。

                                之前我家的厨房挺空的,也就是地上摆了有些东西,我嫌乱就做了一个架子,目的只是想把东西摆摆,放得更整洁些。让厨房看起来更舒服些。

                                结果做了一个架子之后,却因为有了架子而越买越多,又买了各种的工具,煲啊,电器啊,又买了各种食物,还有瓶瓶罐罐来储存食物,结果把架子都给堆满了。

                                所以我得到启示是要想厨房更整洁,更空,只有把东西消化了,用掉,吃掉,而不是增加架子。因为你加了一个鸟笼,只会让你想买小鸟,并不会因为有了鸟笼之后,把你手上的小鸟给放飞。
                                  互动 0
                                  点赞 0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我 已发布29个故事
                                  我曾验证的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
                                  我是一名儿童注意力训练师,经常接触一些注意力缺陷的小朋友,协助他们做训练~

                                  有注意力缺陷的小朋友,相信接触过的人都有类似的体会,躁动、规则感差、冲动、多动、情绪易失控,指令执行差等等。

                                  刚开始面对他们的时候,我的课程训练项目经常会因为他们的这些状态无法顺利完成,我觉得着急、愤怒,有时会严厉对待他们,他们受情绪影响,更加难以配合,我甚至需要花很多时间来处理他们的情绪。

                                  但是我很清楚,这是他们的能力问题,而不是态度问题!于是我觉察自己的情绪,改变对他们的态度,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用正向地需要去引导他们。
                                  例如:“这个项目对你们来说,有点难度,但是我相信你们的能力,你们肯定可以做到的!”
                                  “非常好,XX,你现在比刚刚有进步,静坐坚持时间更长!”
                                  “加油,会有些累,有点辛苦,但是你们一直在坚持,非常棒”
                                  ……
                                  当我改变我的引导方式,给予他们更多的正向反馈、肯定和期待时,会发现我对他们的包容更强,他们的配合度更高!在练习中情绪往往是开心的,而且练习效果更好,进步更大!
                                  其实,皮革马利翁效应不止适合在课堂对待小朋友,也适合在生活中对待接触到的每一位人,它给人带去的是认可、温馨与愉快!
                                  这是我的小朋友们教会我的,也是我正在努力,希望能做到的!
                                  加油!未来更美好!
                                    互动 0
                                    点赞 0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是林淼淼呀 是林淼淼呀 已发布108个故事
                                    在写小阿尔伯特实验的词条文章时候,其实我很理解那种习得恐惧的痛苦。很遗憾,他没能活着长大,作为有类似经历的我,决定讲出我的感受,让大家了解,这样一个实验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我很害怕气球爆炸的声音,而这是我小时候习得的。记忆里,在我很小时候,我曾经呆在一个有很多气球的房间里。气球爆炸声对于幼小的我来说,是巨响。我被吓到了。我嚎啕大哭,哭到上气不接下气,肌肉紧绷,蜷缩着。但我逃不了,因为有人紧紧地抱着我,我被迫呆在那个环境里。

                                    气球爆炸的可怕之处在于:没有规律,是随机而突然的。不管我哭不哭,气球依然会随机爆炸。有时候我好不容易哭累了,情绪平缓了,气球会突然爆炸;我困到快要睡着,气球也会突然爆炸,把我吓醒。我在这样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度过了整整一晚。从此我害怕巨响。更令我感受到深刻恶意又非常确信的一点是:有时候气球是自然爆炸的,有时候是那个抱我的人踩爆的。也就是说,我害怕巨响,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人为的。

                                    我害怕气球爆炸,害怕巨响,特别是突如其来的巨响,连打雷闪电、鞭炮声我都会害怕。这种害怕,一直在干扰我的生活:有时候下大雨,我看到闪电就开始精神紧张,因为很快就要打雷了。脑袋紧紧地绷着一根弦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断,肌肉也僵着,僵到很累也放松不了。除非打雷停止,否则我睡不了觉,或者彻夜到天明。在没有禁燃鞭炮的时候,过年成为了我的噩梦。

                                    这些年,这个状况已经慢慢有了好转。当巨响发生时,我还是被吓一跳,有时候还是睡不好觉,但是可以睡着。不会出现长时间、持久性的精神紧张了。
                                      互动 0
                                      点赞 0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放~飞 放~飞 已发布354个故事
                                      詹森效应:因为得失心过重,而导致表现失常。

                                      有一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赛场上却接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因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2016年我才报名驾照考试,当时都是抽上班的空跑到驾校去偷练习的。

                                      考虑时间成本高,还冒着被通报批评被记过罚款的风险来练车,我每一次都非常珍惜练习的机会。

                                      什么侧方位停车、倒车移库呀,我每次都精力集中,操作无误。教练也拿我当典范来教育其他后进的学员。

                                      终于到考场了,考验我们技术的时刻到了。同学们个个激动万分,大小考试我也是经历了上百场了,这次却无比紧张。

                                      一定要对得起自己这几个月来的努力付出,最关键的是时间耗不起。带着必胜的信念,该我上场了!

                                      侧方位停车搞定!倒车移库搞定!到陡坡起步了,加油!

                                      “呀,老师,我的座位,我的座位!”到陡坡时,我的座位突然下滑,脚尖尖踩在刹车上,我急忙向旁边监考老师求救。

                                      我以为他救了我,没想到,他在解救我的同时,我也在这轮考试中KO了。天呢,怎么会这样?

                                      原来是我在上车时,系安全带没有好好检查车座位是否牢靠。我十分懊恼。

                                      每人有2次考试机会,可带着思想负担上战场,很明显发挥会失常,我为之骄傲的倒车移库,居然第一把就出界了。

                                      等待我的是2个月后再预约考试。就这样,我被好多练车不足我的同学超越了。

                                      考试完毕,教练才敢对我说:“最怕的就是你这样的学员,练车时特别好,一点错误都不出,我都没法提醒和指导你。可考场上,出了错误就是要命的,主要还是心理素质问题。”

                                      这次驾考,让我真正体验到了轻装上阵,不带思想包袱,平常心应对。
                                        互动 0
                                        点赞 0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