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所有话题

心理咨询学习笔记 | 有奖征集

27个笔记 #治疗

关注
App查看  |   
  • 星标笔记(10)
  • 全部(27)
  • 好看(2)

1、征集时间:2021年11月8日——12月31日


2、内容要求:记录和分享你在学习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收获的知识和心得体会。


3、奖励规则:优质故事奖励10鲸币,精华故事奖励30鲸币,同时投稿音频或短视频并被采用,额外奖励100-300鲸币。详细说明请点击此处查看

  • 心向阳工作室 心向阳工作室 已发布305个故事
    读心理咨询师的14堂必修课,这本书放在我的购物车里面很久了,我一直没有购买,他其实单价也不贵,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始终没有买。

    今年双11我凑单买了它,今天是11月12日,我拿来之后对它爱不释手。

    首先,他有非常多的理论,讲解,尤其是阐述了一些定义跟概念,让我更加对精神分析流派有所了解。

    里面分享了非常多的使用技巧,比如说允许自己不知道,倾听的力量,预料到那些意料之外的事,把沉默作为交流的背景,退省的力量,接纳他们的阻抗,少聊多说,注意梦境,立场与中立,觉察反移情的练习,划清界限,你该选择哪种治疗流派?

    这些都是在目录中摘取的,但确实从潜意识中来说,我想这些都是我在短暂的个案中,所想探究的。

    刚刚读到第十页,但在这前十页中,我认为最大的一个重点就是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很多咨询师其实是切割掉自己内心的链接,去做咨询的。

    这样的咨询缺乏对自我的探索和自我的了解,其实是有碍咨询师的个案接待的。

    其实我也非常理解,难免在咨询的过程当中,我们会产生反移情,或者说,被来访者的一些能量抓走或者是调入他的剧情当中,有时甚至会跟着他的焦虑跑掉,在问题上就事论事,而忽略了来访者的感受跟力量,甚至急于解决事,变得比来访者还焦虑,还迫切。

    最后成了拯救者情节的受害者。

    但只读了前十页,但我感觉对于我的未来咨询非常有益价值意义。
    互动 0
    点赞 2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寂静的疯 寂静的疯 已发布1个故事
    小鲸鱼Lfzaqj

    Lv2
    小海葵
    接纳自己的过程是慢慢来的,可以是通过别人的肯定,得到别人的爱,从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而来,也可以是在别人的评判中,坚韧不拔的相信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的拯救自己的过程,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悄悄地来悄悄的走,真的和别人没有关系,别人都是我人生中的过客,每一次遇见都是缘分,缘起缘灭皆有定数,活好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
      互动 0
      点赞 0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怡名 怡名 已发布235个故事
      李松蔚老师教学收获和总结:
      1、咨询中的资源视角。
      问题即资源。
      家庭里,孩子抑郁症。整个家庭做治疗。
      要看到来访者在担心什么,比如妈妈的担心,咨询师不能忽略掉。
      对于爸爸不那么担心,更要关注,因为这是一种资源。
      我们可以不用责怪爸爸不积极关注孩子的问题,而是问爸爸为什么感觉不那么担心呢?
      用资源的视角来和爸爸沟通,爸爸更容易投入其中。
      以前,这个爸爸可能收到的都是不负责,现在是肯定爸爸。

      2、不过多关注家庭中某个人的问题,而是关注家庭共同的关系问题。
      不要因为一个人突出的问题,而影响到对一个家庭关系的判断。
      因为表现出的是一个人的问题,其实一定是家庭这个系统出了某种问题。
      就像父母关系不好,孩子常会有各种生病的表现,来维系这个家。
      3、正确处理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
      李老师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方法,画一个大圆圈儿,代表家庭,家庭拥有的应对方法和资源。
      外面黑色小圆圈儿,比如写上抑郁。
      画出未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但是画出来的同时其实就是你拥有的资源。
      而且能够帮助大家看到家庭共同的目标。
      当我们面对分离焦虑的时候,我们看到一直拥有的资源,心里就会不慌。
      孩子离家是父母需要面对的问题。
      4、角色互换。
      在咨询中,可以尝试角色扮演。
      比如让孩子扮演咨询师,咨询师扮演爸爸,爸爸扮演妈妈,妈妈扮演孩子,促进家人的理解。
        互动 0
        点赞 0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怡名 怡名 已发布235个故事
        总结岳晓东老师讲述,在咨询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方法:

        1、开始做咨询时,要按结构化来做。

        比如个案概念化(不是单一的)、设立清晰的咨询目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是两个概念。
        心理咨询师也要适当了解精神科用药情况,品名,用量,用药副作用等。

        2、透过现状看内在。

        比如有来访考试焦虑,不上学。
        在咨询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退行。
        因为没有压力源的情况下,如在家,感觉会变轻,但一到学校那个环境,可能还会触发焦虑。

        而来访在这个生病过程中有获益,比如父母更关注她,而她面对这个焦虑背后有非理性思维,比如觉得父母不爱她。
        有的来访父母生妹妹不告诉她,变得自我中心,这个是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容易变成一个非常自我中心或者是非常乖张的。比如来访会对爸爸发脾气,而爸爸顺着她。
        这对于她本人更不利。

        3、在咨询时要考虑四大思考题:

        是什么:如焦虑症状,或焦虑泛化。
        为什么:如来访为什么与父母积怨深,缺爱,所以退行,合理化,异化。是不是在拿父母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会怎样:来访现在的这些症状,会不会发展下去之后更严重,更自我中心,让人担忧,还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父母的爱?
        做什么:看到资源。来访意识到问题,并不会改变,而是需要行为训练。
        如系统脱敏,正向的强化。帮助来访识别不合理思维。
        最后都需要落实到行动上。
          互动 0
          点赞 0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怡名 怡名 已发布235个故事
          我学习了好几遍《跟着李松蔚学心理咨询》,觉得收获很大。
          李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常常让我茅塞顿开。

          今天只总结看似简单的咨询设置,我的收获和体会。
          学习心理咨询,离不开设置。
          一个稳定的咨询设置,既是对来访者的保护,也是对咨询师的保护。
          好的咨询关系对于咨询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而如何能让来访迅速信任咨询师,那么就需要设置好框架,这个框架,就是心理咨询的设置。

          比如,除了保密例外的情况,咨询师会为来访者保密,要清晰地传达给来访者,他在这里是绝对安全的,对于保密这件事,咨询师是认真的,而且是这一行的职业规范,是经过验证的专业设置。

          咨询有时间界限。需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做咨询。
          并且让来访者知情并同意。
          这一切都在向来访者传达,来访你在咨询的过程中,是安全的,有权利了解各种信息,有权利发表不同的意见,如果他想,他有权利叫停。

          当然,在实际的应用上,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况。
          前几天徐老师的督导,就讲了类似的事情。
          来访每次来都迟到,咨询师只要后面没有咨询安排,都会迁就来访者,而徐老师说,咨询就按约定好的时间来做,你虽然是好心,一再迁就来访,可这并不利于来访者的成长。
          如果50分钟的咨询,他迟到了40分钟,就做剩下10分钟的咨询。
          来访就是需要在这样的设置里,学会遵守规则。有利于他更好地适应社会。
          因为在社会上,也同样有许多规则需要我们去遵守。

          还有的来访因为焦虑,向咨询师提出临时加一次咨询,本来设定的是每周一次。
          这时,不少咨询师就同意了。
          督导老师会告诉咨询师,只要不是牵扯危机干预的,一般情况下,都不同意临时增加咨询。
          可以评估他的焦虑程度,有时焦虑过一阵就会缓解,找咨询师就如同立刻吃药,总想立刻逃离焦虑。
          我们越是同意增加咨询,可能更会强化来访焦虑。
          因为来访需要去和自己的焦虑相处,而不是完全依赖咨询师。

          在这样清晰的设置下,有的来访迟到,有的时间到了不肯走,有的把时间记错了,或者临时要求增加咨询等,我们都可以分析他们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个稳定、干净的设置,就是咨询技术的一部分。
          不能忽略。
            互动 0
            点赞 0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是林淼淼呀 是林淼淼呀 已发布108个故事
            最近在听楚海丽老师解读的《罗杰斯心理治疗》一书。书中主要运用的是以人为本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在第一讲中,楚海丽老师详细解读了罗杰斯提出的14个心理咨询基本概念。

            我对第五个概念:复述来访者的话,印象很深刻。老师说复述的目的,一个是共情,另一个是要引起对方的思考和澄清。对于第二个目的,老师举了一个例子。

            来访者说:“我根本无法理解我的男朋友,为什么不能像你一样去理解和接纳我的情绪。”咨询师为了引起来访者思考,回应她:“你的男朋友也可以像咨询师一样,理解和接纳你的情绪。”

            刚读第一遍的时候,我以为是这个回应是口误或者笔误。甚至在想,是不是需要去提出报错。但是当我详细揣摩后发现并不是失误,就是这样回应的。

            在第一遍读这个例子时,我的惯性思维是:顺着来访者的思路说,咨询师应该说“男朋友不能理解和接纳你的情绪。”但是,再读一遍后,我幡然醒悟,这个例子要说明的是,复述的另一个目的--引发对方的思考和澄清。

            来访者说“不能理解”,咨询师说“能理解”,来访者会想:你为什么这么说?她要澄清她的说法“不能理解”,然后就会去思考相关的例子来佐证“不能理解”这个观点。这个过程中,咨询师就达到了他想要的目的--引发来访者的思考和澄清。

            至此,我才算真正理解了这个例子。而这个思考过程让我觉得十分的有趣。心理学真的是一个很锻炼思辨方式的学科。这个例子让我对心理咨询的兴趣又浓厚了一些。
              互动 0
              点赞 0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神秘菇 神秘菇 已发布275个故事
              读《困难案例的短程心理治疗》

              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听了一堂关于短程心理治疗的公开课。

              现实情况是:不管从经济角度考虑,还是从时间成本考虑,或者是大多数青少年来访者实际生活考虑,短程心理治疗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导向。

              目前,短程心理治疗的主要方向,内涵是:换种方式看待现实。

              比如:针对青少年厌学拒学问题

              家长的要求就是:你必须去学校

              而短程心理治疗的问题解决方式是:不同的思考方式。

              不寻求原因,只专注于改变。
              不做解释,只是去描述。关注当下现实中发生的事,少用“为什么?”,而用“怎么会是这样”?

              做短程心理治疗,是因为不会打开所有的门,而是哪个有效做哪个。

              书还在读的过程中,我也在觉察,我为什么会对短程心理治疗感兴趣?

              除了现实的需求原因外,有没有我个人的需要呢?我是否也很需要短程解决一些问题呢?

              或许这样的觉察,会随着我深入的学习,有更确切的答案。
                互动 0
                点赞 0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神秘菇 神秘菇 已发布275个故事
                关于咨询伦理价值观的学习

                作为一直被教育被要求“在心理咨询中要做到价值中立”的我来说,其实有很多的疑问。

                在学习咨询伦理价值观的时候,我们展开讨论。

                同辈的学员们面对同一个案例,同一个来访,由于自身价值观的不同,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不同应对措施。

                有的避开自己和来访价值观不相符的部分,
                有的向来访解释可以拥有不同的价值观,
                有的选择转介,
                有的选择暂时忍耐。

                作为本来就对这一方面问题有想法的我来说,非常在意老师的解释,并且想从中找到自己今后的方向。因为我知道,价值观不相符可能是咨访关系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而我又那么在意价值观。

                那堂课,我记住了一句话“价值中立有冲突时,真诚的态度很重要”。

                确实,谁也不能抹杀每个人不同的价值观。一般的不同价值观的来访,大部分受训的咨询师都可以包容,保持中立。但是,很多咨询师都有自己比较在意的价值观,如果在这方面有比较大的冲突,那么,那个中立确实比较难做到。

                或许,坦露自己的真诚,坦言价值观的不同,也是对于来访者的真诚和尊重。
                  互动 0
                  点赞 0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爱打针的晓澜姐 爱打针的晓澜姐 已发布101个故事
                  我终于说服自己,放弃了当心理咨询师的梦想,但看到心仪的课程,又剁手了!这次买的是新上线的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咨询系统培训课程。

                  二十多年前,我还未成年,就买过一本《发展心理学》,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时也学过《发展心理学》,这次又跟随苏彦婕老师学习《发展心理学》,仍然有很多惊喜,了解到发展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

                  儿童精神分析、游戏治疗、亲职教育、故事治疗等对我来说是不太熟悉的领域,听各位老师娓娓道来,读老师推荐的书目,仿佛发现新景点,心生欢喜。

                  我发现,无论是什么流派,用什么疗法,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都非常重要,因未成年人的独有特点,与未成年来访者建立咨访关系更考验咨询师。与儿童或青少年工作,有时需要一些媒介,比如沙盘、玩具、绘画器材等,技术各有不同,相同的是,咨询师要对孩子充分接纳,对孩子做的一切保持好奇,倾听理解来访者,而不能自以为是暴力分析。

                  课程还在更新中,我对未成年人的认知也在更新中,与自己孩子的关系也持续更新中,即使不能去做咨询赚钱,我觉得这次剁手也应不算消费而是投资。







                    互动 0
                    点赞 0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 秦岭(3cats) 秦岭(3cats) 已发布34个故事
                    心理学爱好者们常常聊起“自卑”,因为自己、自己关心的人、想要帮助的来访者,都可能遇到了“自卑”。因为阿德勒的著作名叫《自卑与超越》,对于个人、集体的发展都大有益处,所以研究“自卑”的概念、形成和矫正,是对经典的继承和发展。



                    假设AB两人,如果A自卑,B发现了A的自卑,但不给A贴标签,能平等待之,时间最终会让总是蹲着的A学会站立。

                    如果A自卑,B傲慢,A这辈子就不可能站起来了。因为A要么逃开,遇到其他人就习惯性低姿态;要么逆反,朝反社会人格方向发展。



                    所以助人者,要自我觉察,对“傲慢”坚决说不!




                    没有了封建社会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受父母亲密关系不和谐影响的青年人还是大量存在的。所以他们想要更多的自主性,不再凑合过日子,觉得独居生活抗风险能力也不错,不失热诚地和同频的网友建立连接。



                    搬新家,给新家买家具,电商为了便于运送,纸板箱里装的是拆卸版的材料,需要收货后自行组装。



                    贴心的商家,会附上安装说明书,并由客服发送一个安装视频指引给到用户。



                    觉得一切都方便得不得了的商家,则不会做“说明书”和“视频指引”,这些他们认为多余的步骤。等你向客服提问时,客服还会说“就拧一下,不就得了。”



                    自己会了,对于他人的求助,选择敷衍,或者觉得别人怎么可以那么笨……



                    投诉就觉得你小题大作。商家只有一个目标:24小时之内抹掉差评,不愿放一点心思在改善售后服务上。





                    如果原生家庭是重灾区,经历过伤痛的人,凤凰涅槃,找到自己的幸福观。不意味着,各种各样的“傲慢”,会停下来。



                    下面这些话,你遇到过吗?

                    “我在杭州吃着黑珍珠,你在桂林嗦着米粉,还笑着说这是幸福,真是没见过世面呀。呵呵。”

                    “我的朋友圈已经5000多人了,财富值绕地球几个圈。你才100人,你是孤独症吧,呵呵。”

                    “看到了鹤岗房子便宜,就想用公积金买套房,还要住过去吃烧烤。眼界真是小啊。呵呵。”

                    “去西藏旅行,就以为能净化心灵,只不过是逃避,害怕竞争而已,呵呵。”

                    “幸福的家庭有家风,绝对不会认知扭曲。指责原生家庭是不懂得感恩,家长里短全是负能量,呵呵呵。”

                    “我成长了,我觉得那个女人真是傻得可以……”

                    “逃离内卷,说明没能力,性格也不好,注定一生潦倒,呵呵呵。”



                    这些被归纳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高喊快速变现者,使劲割韭菜。宝剑锋从磨砺出,拿出批判思维吧。



                    信息垃圾里堆积起情绪垃圾,只有靠自己的内心可以分辨杂音,如果它的分辨力不起作用了,是非常危险的。



                    试试给心灵敷一张去除傲慢杂音面膜,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改变世界”各有各的方法论,不用去刻意效仿他人。


                    有些执着、有些倔强、装载为他人着想的中枢处理器——这样的生命,不是为了突显傲慢者的尊贵;而是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来访者的状况可能会有反复。不要去预设来访者应该做出什么改变了。



                    例如有原生家庭伤痛的来访者,不可能用什么特快奇效药好起来, 是肯定会有反复的。 多给来访者一点时间。让她坚持做自己喜欢,能够投入专注力的事,静待开出新的嫩芽。 矫正就真的开始了。





                    在壹心理心理咨询师中阶训练营中,课程导师林旻沛有提到:喊口号,形成个人宗教形式,敛财的人,在“利用”心理学。



                    从事心理咨询临床和教学、科研工作20多年的沈健老师谈及,对心理咨询行业的现状,充满着关注和担忧,繁荣与无序并存,欣喜与担忧同在。



                    我们要不断自省,把这个初心为民的事业,做正做好做强,做行业的护航者,避免行业评级被败坏。



                    不断学习、进修,包含理论和实践,保护好心灵的净土。不再是喧嚣,也不再有空虚。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灯火里有袅袅炊烟,不再是半桶晃的水,恰如其分地遇到了自我。



                    我向往心理学,我选择心理学,我想在30岁~80岁的生命旅程里,影响1500个生命,如果有缘的话,让那些喜欢独处的灵魂知道,其实他们是被忽视的天使。

                    此文重点刻画了“傲慢”现象,让助人工作者可以照镜子,也让天使知道,她们值得被爱。



                    我向往的生活和事业:懂得欣赏生命的多样性。

                    架起上山的缆车,也许淡季或者阴雨天,人们觉得坐缆车没意思。那没关系,要给大家建缆车,大家总会用得上的。拖着行李箱上山的人不会那么累;并不那么热爱爬山但也乐意亲近大自然的人有了新的策略;启发孩子通过缆车的效能,在将来的元宇宙时代,发挥更多潜能和创造性。生态多样性被完整保护。



                    今日描摹山间流动的云海,抓取到了“山之鲸”,立马想到壹心理的LOGO。





                    祝壹心理平台的小伙伴们,享受三餐四季。出太阳啦,我也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啦!

                    互动 0
                    点赞 0
                    分享

                    回应ta,写下感受

                  交流